Synology RT1900ac 試用評測

本帖最後由 kei91145 於 2015-12-5 01:47 編輯

001.jpg
2015-12-5 00:12


引言
外觀
系統
├─初始化
├─網絡中心
├─網絡工具
├─安全諮詢中心
├─儲存空間 & 印表機
├─套件中心
├─Download Station
├─VPN Server
├─媒體伺服器
├─File Station
├─選項
└─DS Router
效能
├─外援介紹
├─有線測試
├─無線測試
├─USB測試
├─SD 卡讀卡器測試
├─VPN 測試
└─Download Station 測試
總結
感想

本帖最後由 kei91145 於 2015-12-5 00:42 編輯

引言

群暉科技 (Synology) 一直都是一間專注在網絡儲存伺服器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領域的公司,在 NAS 界一直以自家系統 DiskStation Manager (DSM) 取得為數不少的用家好評,亦另業界在軟件層面上有著顯著的進步,然而Synology 的野心並沒有放慢下來,終於在今年透過本次評測的主角 Synology RT1900ac (RT1900ac) 正式進軍路由器市場。那麼以軟件聞名的 Synology 會為旗下首部路由器注入甚麼新元素呢?會否比現有市場上的路由器加入更多功能呢?這都是本次評測的重點。

TOP

本帖最後由 kei91145 於 2015-12-5 00:41 編輯

外觀

002.jpg
2015-12-5 00:36


RT1900ac 貫徹同廠的簡約風格,使用比較低調的紙盒包裝。

003.jpg
2015-12-5 00:36


和市場上的 AC1900 路由器規格非常接近,詳細規格可以參考這裏

004.jpg
2015-12-5 00:36


包裝盒明確地印上一些主打功能,安全諮詢中心、雙頻訪客網路、行動裝置程式、網絡喚醒、友善管理介面。

005.jpg
2015-12-5 00:36


包裝盒另一面,共享印表機、網絡分析、自訂網路連線排程、千兆網絡介面。

006.jpg
2015-12-5 00:36


一些網絡認證。

007.jpg
2015-12-5 00:36


打開包裝盒後還未能看到 RT1900ac 的真身。

008.jpg
2015-12-5 00:36


下層放著3支天線、火牛、網絡線和直立架。

009.jpg
2015-12-5 00:36


幾經辛苦終於可以一睹 RT1900ac 的廬山真面目。

010.jpg
2015-12-5 00:36


RT1900ac 和同廠的 NAS 一樣使用磨砂的塑膠材質,但是「Synology」字樣並沒有使用縷空設計,可能廠方認為路由器不會像 NAS 那般熱情吧…

011.jpg
2015-12-5 00:36


狀態、2.4G、5G、WAN、LAN 1 – 4等等指示燈一應俱全,右方印著 RT1900ac 的名字,下面還有一個彈出按鈕用於安全地移除 USB / SD 裝置。

012.jpg
2015-12-5 00:36


路由器右側設有一個 USB 3.0 的接口和一個標準 SD讀卡器,另外可以看到 RT1900ac 預設裝有一個小腳架,設計應該是為了方便散熱。

013.jpg
2015-12-5 00:36


路由器左側設有一個 WPS 按鈕和 Wi-Fi 網絡開關制。

014.jpg
2015-12-5 00:36


RT1900ac 後方由左至右,設有電源開關按鈕、電源輸入、WAN和LAN 1 – 4 接口,然而 LAN 接口之間並沒有像一些高端路由器一樣設有金屬屏蔽。

015.jpg
2015-12-5 00:36


底部可以看到 RT1900ac 使用 +12V 2A 的電源輸入,預設的 SSID 為 SynologyRouter,生產地為台灣。

016.jpg
2015-12-5 00:36


RT1900ac 提供直立架給喜愛垂直擺放的使用者多一個選擇。

017.jpg
2015-12-5 00:36


和直立架合體後的RT1900ac在厚度上頗有份量,當然預設的小腳架可以使用螺絲批拆卸下來,不過即使沒有小腳架,厚度也減不了多少…

018.jpg
2015-12-5 00:36


直立架還是挺漂亮的。

019.jpg
2015-12-5 00:36


標準的 CAT-5e 千兆網絡線。

020.jpg
2015-12-5 00:36


輸入為 100 ¬– 240V 的世界牛體積不算太大,預設蓋上一個保護蓋,行貨當然配備英式三腳插頭,產地為中國。

021.jpg
2015-12-5 00:36


火牛合體照。

022.jpg
2015-12-5 00:36


指示燈也挺亮的。

TOP

本帖最後由 kei91145 於 2015-12-5 03:02 編輯

系統

初始化

在各間廠商的劇烈競爭下,路由器的硬件規格不斷持續進化,市場上主流的路由器動軌也是雙核心,大容量記憶體,以往礙於硬體的問題,很多不能做或做得不夠好的功能都逐漸加入和改良於現在的路由器上,然而在軟件層面上一直都是 Synology 的強項,簡潔易用亦是 DSM 的特點,那麼 Synology 會否直接下放 DSM 到自家的 RT1900ac 上呢?答案當然是沒有啦,因為即使路由器發展得再快,亦未能追上入門 NAS 的步伐,所以 Synology 特別為旗下的路由器產品線開發了一套輕量化的作業系統 Synology Router Manager (SRM),這套系統除了繼承 DSM 的優點外,還加入了很多路由器專有的功能,使自家 NAS 和初次接觸 Synology 系統的使用者都能夠快速上手,讓我們一步一步瞭解一下 SRM 的獨特之處吧。

023.png
2015-12-5 00:51


首先使用 PC 連接到 RT1900ac,可以使用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進行連接,如使用無線連接,RT1900ac 預設的 SSID 為 SynologyRouter。

024.png
2015-12-5 00:51


RT1900ac 預設的密碼為 Synology。

025.png
2015-12-5 00:51


確認已連線。

026.jpg
2015-12-5 00:51


使用瀏覽器輸入網址 192.168.1.1 或 router.synology.com 可以看到初始畫面。

027.jpg
2015-12-5 00:51


先設定管理員的帳號和密碼,待會需要使用這個帳戶登入,請務必緊記。

028.jpg
2015-12-5 00:51


密碼部分很貼心的設有強弱度偵測。

029.jpg
2015-12-5 00:51


設定 SSID 和 Wi-Fi 密碼,RT1900ac 預設使用 WPA2 加密方式。

030.jpg
2015-12-5 00:51


設定所在國家。

031.jpg
2015-12-5 00:51


選擇 RT1900ac 的運行模式,還有是否准許由外部 IP 登入 SRM 系統,其實使用者大可不必太擔心開啟外部登入會影響 SRM 的安全性,因為 Synology 準備了很多對應方法來防範入侵,讀者會在稍後篇幅看到。

032.jpg
2015-12-5 00:51


可以設定 RT1900ac 為無線熱點。

033.jpg
2015-12-5 00:51


當選擇運行模式為無線路由器後,需要設定連線的方式,如果使用者不是使用撥號上網的話,先選擇為自動取得 IP 吧。

034.jpg
2015-12-5 00:51


等待一會讓 RT1900ac 完成初始設定。

035.jpg
2015-12-5 00:51


設定完成後,如使用無線方式連接 RT1900ac 的話,請使用新的 SSID 和 Wi-Fi 密碼重新連接路由器。

036.jpg
2015-12-5 00:51


使用剛剛設置的使用者帳戶和密碼登入 SRM。

037.jpg
2015-12-5 00:51


由於初次使用所以會有動畫介紹,SRM 的系統界面和風格繼承 DSM 的虛擬桌面方式,相信大部分的使用者都不會感到陌生。

038.jpg
2015-12-5 00:51


使用左上角的按鈕開啟主目錄。

039.jpg
2015-12-5 00:51


RT1900ac 的主要網絡設定都是使用網絡中心這個程式。

040.jpg
2015-12-5 00:51


使用者可以使用套件中心為 SRM 追加更多功能。

041.jpg
2015-12-5 00:51


如有什麼疑難問題,可以嘗試使用 SRM 說明。

042.jpg
2015-12-5 00:51


完成動畫介紹後,可以看到一個提示框。

043.jpg
2015-12-5 00:51


第一次點擊主目錄按鈕也會有動畫介紹,可以把常用的程式拖放到桌面建立捷徑。

044.jpg
2015-12-5 00:53


成功把網絡工具拖放到桌面。

045.jpg
2015-12-5 00:53


首先打開網絡中心程式,選擇管理頁面,可以看到已經有系統更新。

046.jpg
2015-12-5 00:53


更新過程由開始到完成大約5-8分鐘左右。

047.jpg
2015-12-5 00:53


進行重啟倒數。

網絡中心

048.jpg
2015-12-5 00:53


打開網絡中心程式,在狀態頁面可以看到基本的網絡資訊,如:IP 位址、SSID、網絡負載等等。

049.jpg
2015-12-5 00:53


點擊下方裝置清單可以看到所有不論為有線或無線的已連接網絡裝置,還有各部裝置的上傳和下載速度。

050.png
2015-12-5 00:53


在無線頁面可以分別為 5GHz 和 2.4GHz 無線網絡進行設置。

051.png
2015-12-5 00:53


還可以把 RT1900ac 的 USB 3.0 接口進行降速減低干擾 (注意: 這個設置需要進行重啟動作,系統會有提醒)。

052.png
2015-12-5 00:53


訪客網絡的設置,適合經常招待朋友和公司使用者。

053.png
2015-12-5 00:53


WPS 頁面,非常清晰的圖像指引。

054.png
2015-12-5 00:53


在網際網路頁面,可以進行家用路由器常用的 DDNS 設置,然而 Synology 提供一個比 DDNS 更方便快捷和安全的 QuickConnect 功能,配搭自家出品的行動裝置 APPS 可以更簡單地進行連接。

055.png
2015-12-5 00:54


對於我這個重度 Synology 使用者,當然第一時間登入自己的 Synology 帳號,每一部 Synology 裝置都可以設定一個獨立的 QuickConnect ID,當設定完成後,只要於瀏覽器輸入 http://quickconnect.to/{QuickConnect ID} 即可以連接 Synology 裝置。

056.png
2015-12-5 00:54


連接埠轉接頁面可以設定需要進行端口轉發的設置,連接埠可以使用 "," 和 "–" 進行多端口設定。

057.png
2015-12-5 00:54


通訊埠觸發頁面可以設定一些只在服務使用時才進行端口轉發的設置。

058.png
2015-12-5 00:54


RT1900ac 支援 3G / 4G 行動網絡分享功能,只需要把收發器插到路由器的 USB 接口就可以了。

059.png
2015-12-5 00:54


在區域網絡頁面,可以進行一般路由器必有的設置。

060.png
2015-12-5 00:54


在家長監護頁面,可以限制網絡上某些裝置的活動,設定細分為每星期每小時。

061.png
2015-12-5 00:54


除了可以設定網絡允許時段外,還可以設定網站過濾器。

062.png
2015-12-5 00:54


網站過濾器頁面可以設定白名單防止網域被錯誤過濾,也可以設定黑名單禁址某些特定網域。

063.png
2015-12-5 00:54


網站過濾器預設有很多不同的分類,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需要的類別。

064.png
2015-12-5 00:54


在自訂頁面內可以輸入特定的網域名稱。

065.jpg
2015-12-5 00:54


上例我們把網站過濾器設為基本,並把購物類別設為封鎖,先到 Google 找一些購物網站試試看。

066.jpg
2015-12-5 00:56


瀏覽第一個結果時出現「哎呀!網站被封鎖了!」的頁面,確定網站過濾器已起作用。

067.jpg
2015-12-5 00:56


把網站過濾器設為自訂,再瀏覽 hk.yahoo.com 時又再出現「哎呀!網站被封鎖了!」的頁面,確定網站過濾器亦起作用。

068.png
2015-12-5 00:56


在流量控制頁面內可以對所有已連接的網絡裝置進行速度限制。

069.png
2015-12-5 00:56


當需要進行設定時會有警告提醒。

070.png
2015-12-5 00:56


在自訂速度內可以自定保證和最大上傳下載頻寛。

071.png
2015-12-5 00:56


完成設定後可以看到圖標識別。

072.png
2015-12-5 00:56


在進階頁面可以看到所有已設定的規則,也可以把流量控制關閉。

073.png
2015-12-5 00:56


先進行一次 Speed Test 看看效果吧,從測試結果顯示,流量控制的確已起作用 (30000 * 8 ~= 240 Mbps 左右)。

074.png
2015-12-5 00:56


從監視器內可以看到網絡裝置確實被限制在 30 MB/s 以下。

075.png
2015-12-5 00:56


在安全性頁面可以強化 SRM 的保安級別。

076.png
2015-12-5 00:56


在自動封鎖頁面可以設置錯誤登入的最大次數和時限,還有限制登入的黑白名單。

077.png
2015-12-5 01:00


在通知設定頁面可以啟動電郵通知。

078.png
2015-12-5 01:00


也可以透過簡訊 (SMS) 進行通知,服務需要配合 Clickatell 帳號。

079.png
2015-12-5 01:00


如使用者有安裝 Synology 的行動裝置 APPS,可以選擇推播服務。

080.png
2015-12-5 01:00


進階設定頁面可以設定那種事件會使用何種通知方式。

081.png
2015-12-5 01:00


在管理頁面可以進行操作模式的設置。

082.png
2015-12-5 01:00


SRM 設定可以更改系統名稱和連接埠。

083.png
2015-12-5 01:00


進階使用者可以在系統服務頁面開啟 SSH 功能,配合 putty 進行更深入的設置。

084.png
2015-12-5 01:00


在區域選項頁面可以更改時間、國家和語言等設定。

085.png
2015-12-5 01:00


LED 頁面可以對 RT1900ac 上的指示燈進行開關設置。



網絡工具

086.jpg
2015-12-5 01:00


接著開啟網絡工具程式,可以使用 Ping 的功能 (註:當使用者按開始後,SRM 會不斷 Ping 目標網域,直至使用者按停止按鈕,所以請小心使用免被目標網域誤認為 DDoS 攻擊)

087.jpg
2015-12-5 01:00


路徑追蹤頁面提供地圖資訊,令使用者相當易懂。

088.jpg
2015-12-5 01:01


網絡喚醒頁面可以對區域網絡內支持網絡喚醒的裝置進行喚醒,即使身處區域網絡以外的使用者亦可以透過 QuickConnect 功能進行網絡喚醒,實在十分方便。



安全諮詢中心

089.jpg
2015-12-5 01:01


接著開啟安全諮詢中心程式,可以選擇 SRM 的安全層級。

090.jpg
2015-12-5 01:01


選擇完成後,SRM 會進行掃描看看系統有那些潛在漏洞。

091.jpg
2015-12-5 01:01


完成掃描後,可以看到使用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092.jpg
2015-12-5 01:01


從結果報表內,可以看到掃描結果,使用者應盡量修正所有已發現的問題。

093.jpg
2015-12-5 01:01


完成修正後,全綠色。

094.jpg
2015-12-5 01:01


進階頁面可以更改安全層級和啟動定期掃描。



儲存空間 & 印表機

095.jpg
2015-12-5 01:01


接著開啟儲存空間 & 印表機程式,為了能正常運作,我插入了一張 64GB 的 SD 卡,並把該卡格式化為 EXT4,使用者可以使用檔案總管、網頁瀏覽器和行動裝置 APPS 瀏覽儲存空間內的檔案。

096.jpg
2015-12-5 01:01


可以於進階設定內設置硬碟寫入及快取功能。

097.jpg
2015-12-5 01:01


權限頁面可以獨立為每個系統使用者設定存取和讀寫權限。

098.jpg
2015-12-5 01:01


亦可以透過使用者帳號頁面新增、修改和刪除系統使用者。

099.jpg
2015-12-5 01:03


進階設定頁面可以對系統使用者進行安全限制,亦可以啟動家目錄服務,讓各個系統使用者擁有各自專屬的目錄。

100.png
2015-12-5 01:03


檔案服務頁面可以啟動 Windows 和 Mac 的檔案服務。

101.png
2015-12-5 01:03


FTP 頁面可以開啟 FTP 服務,讓系統使用者能透過 FileZilla、CuteFTP 等客戶端讀取儲存空間內的檔案。

102.png
2015-12-5 01:03


也可以進行傳輸日誌、匿名 FTP 和速度限制等等設置。

103.png
2015-12-5 01:03


WebDAV 頁面可以開啟 WebDAV 服務,讓系統使用者多一個瀏覽選擇。

104.png
2015-12-5 01:03


媒體索引頁面可以對儲存空間上的檔案建立索引,加快搜尋檔案的速度。

105.png
2015-12-5 01:03


轉檔設定頁面可以選擇當使用者使用 DLNA / UPNP 服務時看到縮圖的品質。

106.png
2015-12-5 01:03


使用者也可以手動設定索引資料夾的路徑和檔案類型。

107.png
2015-12-5 01:03


休眠頁面可以設定當系統沒有讀寫儲存空間的時候把支援休眠功能的 USB 裝置進行休眠。

108.png
2015-12-5 01:03


印表機頁面可以新增網絡印表機和 Google 雲端列印。

109.png
2015-12-5 01:03


Google 雲端列印需要登入 Google 帳戶。



套件中心

110.jpg
2015-12-5 01:04


接著開啟套件中心程式,可以看到Synology暫時提供了 5 個額外程式供 SRM 使用,先安裝我認為常用的程式吧 (Download Station、媒體伺服器、VPN Server)。

111.jpg
2015-12-5 01:04


當安裝程式後,如該程式需要使用額外的連接埠,SRM 會有防火牆通知彈出提示,讓使用者自行決定開啟連接埠與否,真是貼心的設計。

112.jpg
2015-12-5 01:04


當使用者決定開啟連接埠後,會在網絡中心〉安全性〉防火牆頁面看到該規則。

113.jpg
2015-12-5 01:04


在主目錄內可以看到新增的程式。



Download Station

114.png
2015-12-5 01:04


接著開啟 Download Station 程式,可以看到一個熟悉的介面。

115.png
2015-12-5 01:04


按下左下角的齒輪圖標,可以分別開啟 Download Station (BT、HTTP、FTP 和 NZB)、eMule 和迅雷下載。

116.png
2015-12-5 01:04


使用者也可以為已下載的檔案進行自動解壓縮設定。

117.png
2015-12-5 01:04


一般頁面可以進行下載設定的設置, Download Station 支援最大同時 20 個下載數,應該相當夠用吧。

118.png
2015-12-5 01:04


位置頁面可以設定預設完成下載後的檔案位置,也可以設定監看資料夾,讓 Download Station 自動載入 torrent / NZB 檔案。

119.png
2015-12-5 01:04


檔案空間服務頁面可以更新 HTTP 下載的插件版本,對於主流的檔案平台,Download Station 都支援,看到這個列表,相信使用者也足夠使用吧。

120.png
2015-12-5 01:04


BT 頁面可以進行 BT 下載的設置。

121.png
2015-12-5 01:05


BT 搜尋頁面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在 Download Station 內搜尋種子,使用者可以自行添加額外的搜尋平台。

122.png
2015-12-5 01:05


FTP/HTTP 頁面對 FTP 下載進行最大同時下載連線數設置,也可以為 FTP 和 HTTP 設定每個任務最大下載速度。

123.png
2015-12-5 01:05


NZB 頁面可以進行 NZB下載的設置。

124.png
2015-12-5 01:05


RSS 頁面設定 RSS 的更新間隔時間。

126.png
2015-12-5 01:05


透過檔案總管進入 RT1900ac 的儲存空間。

127.png
2015-12-5 01:05


可以看到剛剛自設的 BT 和 Torrent 資料夾。

128.png
2015-12-5 01:05


嘗試把一個 ubuntu 的種子放到已受 Download Station 監控的 Torrent 資料夾。

129.png
2015-12-5 01:05


回到 Download Station 程式,可以看到 Download Station 已經自動進行下載動作了,夠方便吧,這樣即使不對外開放 SRM,配合不同的瀏覽儲存空間方法,使用者無論在何時何地也可以隨時進行下載。

130.png
2015-12-5 01:05


Download Station 也支援 YouTube 影片下載,Download Station會自動下載最高品質的影片。

131.png
2015-12-5 01:05


對於路由器而然速度還算可以吧。

125.png
2015-12-5 01:05


點擊左下方的 eMule 圖標,進入 eMule 下載頁面。

132.png
2015-12-5 01:06


先到搜尋頁面找一下檔案吧,雙擊檔案名稱即可以進行下載動作。

133.png
2015-12-5 01:06


回到下載任務可以看到檔案正在下載。



VPN Server

134.jpg
2015-12-5 01:06


接著開啟 VPN Server 程式,可以看到 VPN Server 支援 3 種 VPN 連接方式 (PPTP、OpenVPN、L2TP/IPSec)。

135.jpg
2015-12-5 01:06


一般設定頁面可以選擇網絡介面和設定自動封鎖等等。

136.jpg
2015-12-5 01:06


權限頁面可以決定那些系統使用者可以使用何種 VPN 連接方式。

137.jpg
2015-12-5 01:06


PPTP 頁面可以進行 PPTP 的設置。

138.jpg
2015-12-5 01:06


OpenVPN 頁面可以進行 OpenVPN的設置。

139.jpg
2015-12-5 01:06


L2TP/IPSec 頁面可以進行 L2TP/IPSec 的設置。



媒體伺服器

140.jpg
2015-12-5 01:06


接著開啟媒體伺服器程式,可以對 DLNA / UPNP 進行設置。

141.jpg
2015-12-5 01:06


瀏覽器設定頁面可以進行一些排序和顯示的設置。

142.jpg
2015-12-5 01:06


DMA 相容性頁面可以進階的設置。



File Station

143.jpg
2015-12-5 01:08


接著開啟 File Station 程式,可以看到 RT1900ac 的資料夾和儲存空間的資料夾,程式介面與檔案總管十分相似。

144.jpg
2015-12-5 01:08


文件類型檔案可以直接在 Google docs 和 Office Online 檢視。

145.jpg
2015-12-5 01:08


點擊內容可以更改檔案擁有者、群組和權限。

146.jpg
2015-12-5 01:08


圖片類型檔案支援直接檢視縮圖。

147.jpg
2015-12-5 01:08


圖片類型檔案可以直接開啟、進行一些簡單的旋轉、刪除及查看 EXIF 和 XMP 等資料。

148.jpg
2015-12-5 01:08


音樂類型檔案可以直接開啟播放。

149.jpg
2015-12-5 01:08


SRM 自帶音樂播放器支援多種格式,比較常用的 flac 格式也能播放。

150.jpg
2015-12-5 01:08


影片類型檔案可以直接開啟播放。

151.jpg
2015-12-5 01:08


SRM 自帶影片播放器預設支援 MP4 播放,如果影片附帶外掛字幕也能同步顯示,另外如果使用者的瀏覽器已安裝 VLC Media Player 外掛插件,可以令影片播放器追加支援更多影片格式,如:MKV、AVI、WMV、RMVB 等等。

152.jpg
2015-12-5 01:08


使用者也可以把已選擇的檔案進行分享,亦可以設定有效期間和安全分享等等。



選項

153.jpg
2015-12-5 01:08


在文初提及了外部 IP 登入 SRM 系統的安全性問題,其實 SRM 支持兩步驟驗證登入,只要使用者有開啟這個選項並有設定自動封鎖功能,根本不用太擔心 SRM 會由外部被入侵,先點擊右上角的使用者圖標,再選擇選項,然後把啟動兩步驟驗證打勾。

154.jpg
2015-12-5 01:09


SRM 會要求使用者使用對應的行動裝置 APPS 掃描 QR Code。

155.png
2015-12-5 01:09


完成掃描後,行動裝置會顯示一個 6 位的驗證碼。

156.jpg
2015-12-5 01:09


把 6 位的驗證碼輸入到 SRM 內。

157.jpg
2015-12-5 01:10


SRM 為防使用者意外遺失行動裝置或移除程式以致不能登入系統,會要求使用者輸入一個電子郵件,在必要時以電郵形式提供驗證碼。

158.jpg
2015-12-5 01:10


成功啟用兩步驟驗證。



DS Router

159.jpg
2015-12-5 01:10


當使用行動裝置瀏覽 SRM 時,主頁會顯示一個捷徑按鈕,讓使用者去下載 DS Router APPS。

160.jpg
2015-12-5 01:10


先安裝一下吧。

161.png
2015-12-5 01:10


首次開啟 DS Router 時需要先登入,路由器地址可以填寫 QuickConnect ID 或 IP 地址。

162.png
2015-12-5 01:10


主介面看起來很簡潔,在總覽頁面,可以看到右側的圖像化按鈕。

163.png
2015-12-5 01:10


第二個像太陽的按鈕可以調較 RT1900ac 上的狀態燈光暗。

164.png
2015-12-5 01:10


第三個像無線的按鈕可以設定 5Ghz 和 2.4GHz 無線網絡。

165.png
2015-12-5 01:11


也可以進行訪客網絡的設置。

166.png
2015-12-5 01:11


第四個雙箭咀按鈕可以進行 WPS 設置。

168.png
2015-12-5 01:11


點擊中間的路由器按鈕,可以查看一些簡單資訊。

169.png
2015-12-5 01:11


在家長監護頁面,使用者可以直添加網站過濾器。

170.png
2015-12-5 01:11


分類與 SRM 上看到的一樣。

171.png
2015-12-5 01:11


也可以自行添加封鎖網域。

172.png
2015-12-5 01:11


完成網站過濾器設定後,可以添加網絡裝置。

173.png
2015-12-5 01:11


選擇網站過濾器的級別。

174.png
2015-12-5 01:11


也可以限制裝置的瀏覽時段。

175.png
2015-12-5 01:11


比 SRM 上看到的統一顏色方格,DS Router 的配色明顯更易看。

176.png
2015-12-5 01:11


設定完成後可以看到網絡裝置出現在列表。

177.png
2015-12-5 01:11


在流量控制頁面,可以看到所有已連接的網絡裝置,如該裝置設有家長監護會有圖標顯示。

178.png
2015-12-5 01:11


可以對裝置設定流量限制,但是在 SRM 上可以設定的速度控制,在 DS Router 上就看不到了。

179.png
2015-12-5 01:11


在安全性頁面,可以設定連接埠轉送。

180.png
2015-12-5 01:11


也可以進行防火牆設定。

181.png
2015-12-5 01:11


還有 IP 封鎖的設置。

182.png
2015-12-5 01:11


自動封鎖也能進行設定。

183.png
2015-12-5 01:11


在設定頁面,會看到一些簡單的資訊。

184.png
2015-12-5 01:11


也能和 SRM 配對,啟動推播服務。

185.jpg
2015-12-5 01:11


一些 DS Router 的更新介紹。

186.png
2015-12-5 01:11


常見問題集,遇到任何問題前請先看看有沒有解決辦法。

187.png
2015-12-5 01:11


教學文件。

188.png
2015-12-5 01:11


對 DS Router 有甚麼建議就填寫吧 (例如:功能不完整、介面過分簡潔之類)。

189.png
2015-12-5 01:11


希望使用者不會用到這張表格吧。

190.png
2015-12-5 01:11


最後是關於部分。

TOP

本帖最後由 kei91145 於 2015-12-5 03:07 編輯

效能

外援介紹

本部分會為 RT1900ac 進行一切可行的測試,包括硬件層面 (有線、無線、USB、SD卡讀卡器) 和軟件層面 (VPN、Download Station),希望能加深讀者對 RT1900ac 的認識,要進行這些測試首要條件當然需要幫手吧,以下先介紹一下這些外援。

190.jpg
2015-12-5 01:29


Intel NUC i5 Ver. 已安裝 SSD 固態硬碟負責所有需要使用 PC 的部分。

191.jpg
2015-12-5 01:29


Microsoft Surface Pro 3 i5 8GB Ver. 負責所有無線接收部分 (無線部分只有 2T2R,所以速度僅供參考)。

192.jpg
2015-12-5 01:29


Synology DS1010+ 負責 VPN 部分的比較, CPU 為 Intel Atom D510 1.66GHz。
  
193.jpg
2015-12-5 01:29


Netgear R8500 負責 5GHz 無線部分的比較與 RT1900ac 最高無線連接速度的測試,單一頻道最高速度 2166 Mbps (家用市場路由器內,暫時最高規格的產品)。



有線測試

首先進行一次 WAN 部分的速度測試,由於家裏使用 1000MB 光纖寬頻,所以理論上可以把 RT1900ac 的 WAN 接口頻寛用盡,測試前先把 RT1900ac 的流量控制關閉,務求取得最高速度。

194.png
2015-12-5 01:29


從測試成績可以看到 RT1900ac 的 WAN 接口效能表現亮麗,應付 1000MB 光纖寬頻游刃有餘。



無線測試

測試將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路由器 PK 戰,第二部分為 RT1900ac 最高無線速度測試。



第一部分:

測試將會把 2 部路由器放在客廳相近的地方,統一關掉所有流量控制,啟動減低干擾,和使用同一無線頻道 (5GHz 使用頻道 44,2.4GHz 使用頻道 6),然後分別在客廳 (牆 x 0)、睡房 1 (牆 x 1)、睡房2 (牆 x 2) 進行 Speed Test 測試,由於 2 部路由器同時開啟所以會互相干擾,因此測試未必可以取得最高連線速度,但卻可以同時測試其抗干擾以及穩定性。

先測試 RT1900ac 的 5GHz 無線速度:

195.png
2015-12-5 01:29


在客廳位置取得下載 228.45 Mbps 和上傳 300.36 Mbps 的成績。

196.png
2015-12-5 01:29


在睡房 1 位置取得下載 206.81 Mbps 和上傳 210.00 Mbps 的成績。

197.png
2015-12-5 01:29


在睡房 2 位置取得下載 53.87 Mbps 和上傳 23.20 Mbps 的成績。

然後測試RT1900ac 的 2.4GHz 無線速度:

198.png
2015-12-5 01:29


在客廳位置取得下載 72.96 Mbps 和上傳 64.91 Mbps 的成績。

199.png
2015-12-5 01:29


在睡房 1 位置取得下載 73.22 Mbps 和上傳 36.85 Mbps 的成績。

200.png
2015-12-5 01:29


在睡房 2 位置取得下載 58.37 Mbps 和上傳 15.54 Mbps 的成績。

再來測試 R8500 的 5GHz 無線速度:

201.png
2015-12-5 01:29


在客廳位置取得下載 359.62 Mbps 和上傳 347.12 Mbps 的成績。

202.png
2015-12-5 01:29


在睡房 1 位置取得下載 350.46 Mbps 和上傳 269.35 Mbps 的成績。

203.png
2015-12-5 01:29


在睡房 2 位置取得下載 127.84 Mbps 和上傳 61.54 Mbps 的成績。

最後測試 R8500 的 2.4GHz 無線速度:

204.png
2015-12-5 01:29


在客廳位置取得下載 75.93 Mbps 和上傳 71.53 Mbps 的成績。

205.png
2015-12-5 01:29


在睡房 1 位置取得下載 62.74 Mbps 和上傳 63.63 Mbps 的成績。

206.png
2015-12-5 01:29


在睡房 2 位置取得下載 34.30 Mbps 和上傳 18.04 Mbps 的成績。

207.png
2015-12-5 01:29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 RT1900ac 的 5GHz 無線速度隨著距離增加,衰減速度比 R8500 來得快。另外,2 幅牆應該達到了 RT1900ac 的 5GHz 穿透極限。然而出乎意料地,RT1900ac 能與 R8500在 2.4 GHz 無線速度的測試平分秋色,只是 RT1900ac 的下載和上傳差距比較大。



第二部分:

測試會把 RT1900ac 與 R8500 透過 5GHz 無線網絡互相連接後,再使用 PC透過有線方式連接 RT1900ac 進行 Speed Test,看看 RT1900ac 最高的無線速度如何。

208.jpg
2015-12-5 01:29


先把 RT1900ac 的操作摸式設為無線使用者。

209.jpg
2015-12-5 01:29


再透過無線網絡 5GHz 連接 R8500。

210.png
2015-12-5 01:29


從測試結果看到 RT1900ac 的 5GHz 上傳速度已經接近千兆網絡極限,至於下載速度也不差,只是沒有上傳速度那樣標青,使用者可以配搭 3T3R 的無線接收器來取得相近效能。



USB測試

測試使用 Intel 330 120GB SSD 轉接 USB 3.0 硬碟外置盒插進 RT1900ac 的 USB 接口,為了測試 USB 接口的最大效能,已在儲存空間 & 印表機程式內把外置硬碟格式化為 EXT4 格式,並啟動硬碟寫入快取功能。

211.jpg
2015-12-5 01:29


先進行沒有降速的測試。

212.png
2015-12-5 01:29


從 PC 抄寫一個大約 5.75GB 檔案到 RT1900ac 的外置硬碟上,可以看到寫入速度大約 74MB/s。

213.png
2015-12-5 01:29


從 RT1900ac 的外置硬碟把剛剛抄進去的檔案抄回 PC,可以看到讀取速度大約 74.4 MB/s。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 RT1900ac 的 USB 接口速度理想,足夠應付一般讀寫工作,適合追求速度的使用者。

214.jpg
2015-12-5 01:29


接著進行降速的測試。

215.png
2015-12-5 01:29


從 PC 抄寫一個大約 5.75GB 檔案到 RT1900ac 的外置硬碟上,可以看到寫入速度大約 24.9MB/s。
  
216.png
2015-12-5 01:29


從 RT1900ac 的外置硬碟把剛剛抄進去的檔案抄回 PC,可以看到讀取速度大約 30.1 MB/s。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 RT1900ac 的 USB 接口經過降速後,效能符合 USB 2.0 水平,適合需要減低無線 2.4GHz 干擾的使用者。



SD卡讀卡器測試

測試使用 Kingston 64GB UHS-I U3 Micro SD Card (Read 90MB/s, Write 80MB/s) 加上 Micro SD to SD Adapter 插進 RT1900ac 的 SD 卡讀卡器內,為了測試 SD卡讀卡器的最大效能,已在儲存空間 & 印表機程式內把 SD 卡格式化為 EXT4 格式。

217.png
2015-12-5 01:29


從 PC 抄寫一個大約 491MB 檔案到 RT1900ac 的 SD 卡上,可以看到寫入速度大約 17.3 MB/s。

218.png
2015-12-5 01:29


從 RT1900ac 的 SD 卡把剛剛抄進去的檔案抄回 PC,可以看到讀取速度大約 20.2 MB/s。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 RT1900ac 的 SD 卡讀卡器速度並不十分突出,SD 卡讀卡器的效能只屬於 USB 2.0 水平,適合對於不追求速度的使用者。



VPN 測試

測試使用最常用的 PPTP VPN,並把加密等級設為最高級的 128bit,然後對比一下 RT1900ac 與 DS1010+ 在相同設定下,CPU 到底會有多大的影響。

先測試 RT1900ac:

219.png
2015-12-5 01:29


從 PC 抄寫一個大約 116MB 檔案到 RT1900ac 的 SD 卡上,可以看到寫入速度大約 3.63 MB/s。

220.png
2015-12-5 01:29


從 RT1900ac 的 SD 卡把剛剛抄進去的檔案抄回 PC,可以看到讀取速度大約 4.07 MB/s。

然後測試 DS1010+:

221.png
2015-12-5 01:29


從 PC 抄寫一個大約 116MB 檔案到 DS1010+ 的內置硬碟上,可以看到寫入速度大約 5.18 MB/s。
  
222.png
2015-12-5 01:29


從 DS1010+ 的內置硬碟把剛剛抄進去的檔案抄回 PC,可以看到讀取速度大約 8.59 MB/s。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 RT1900ac 的雙核心 1.0 GHz 在 PPTP VPN 的寫入速度較 DS1010+ 的雙核心 1.66 GHz 大約慢上 43%,另外在讀寫速度大約慢上 111%,雖然 2 者的整體速度都不算太突出,但對於只需要翻牆打卡、看新聞、瀏覽討論區等工作,相信已經十分足夠。



Download Station 測試

本測試嘗試挑戰 RT1900ac 的最大 BT 下載數 (同時下載 20 個種子),看看 Download Station 對 RT1900ac 的 CPU 和記憶體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223.jpg
2015-12-5 01:29


先看看測試前 CPU 的使用率,大約在 20% 以下。

224.jpg
2015-12-5 01:29


再看看測試記憶體的使用率,大約在 40% 以下。

225.jpg
2015-12-5 01:29


準備好 20 個種子。

226.jpg
2015-12-5 01:29


開始下載了。

227.jpg
2015-12-5 01:29


在下載過程中,RT1900ac 的 CPU 使用率曾經上升到 9X% 平均穩定在 50% 左右。

228.jpg
2015-12-5 01:29


然而 RT1900ac 的記憶體使用率亦曾經上升到 6X% 平均穩定在 50% 左右。

從測試結果得知 Download Station 的確對 RT1900ac 有著一定的影響,亦明白到為何 Synology 只把 SRM 內的 Download Station 最大下載數量上限設定為 20,畢竟使用 DSM 的 DS1010+ 能在 Download Station 內把最大下載數量上限設定為 80,所以若要追求穩定的使用者,最好不要把最大下載數量設定到上限。

TOP

本帖最後由 kei91145 於 2015-12-5 01:38 編輯

總結

RT1900ac 從外觀方面可以看出路由器充滿 Synology 風格,設計上並沒有很大膽或誇張的地方,從好的地方去看就是沉實樸素,從壞的地方去看明顯吸引力不足,因為對於不太熟悉路由器的用家,對於他們第一個印象就是路由器的外型,然而這類型顧客往往在市場上佔絕大多數,看看別廠的路由器,每一代的外型都在改變,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RT1900ac 從規格方面對比同級對手,並沒有十分標青的硬體設計,售價也沒有比較相宜,而且推出時間也沒有跟上市場步伐,可能受礙於 SRM 的研發進度,Synology 要到現在才拿出 Wave 1 的硬件,畢竟路由器市場已經有著不少 802.11ac Wave 2 制式 Multi-User MIMO 的產品,RT1900ac 對用家的吸引力自然有一定折損。

在文中曾經多次強調 Synology 的強項是在軟件研發,圖像化介面與直觀性操作,相信讀者們看完以上 RT1900ac 的 SRM 系統評測也不否認吧。對比其他廠商自家的路由器系統,甚至第三方推出的加強版系統,SRM 絕對沒有被比下去,而且 SRM 的 Layer 7 應用層 Quality of Service (QoS) 可以針對網絡上的每部裝置進行不同的流量控制,確實十分厲害。此外,套件中心這個程式可以為 SRM 系統增加更多額外功能,還有一系列的行動裝置 APPS 對應,亦為 RT1900ac 添加不少分數。不過 Synology 並沒有因為軟件上的優勢而加強 RT1900ac 的硬件,而且在 DSM 上有很多好用的程式也沒有下放到 SRM,應該是礙於 RT1900ac 在硬件上的限制,實在是有點可惜。

對於從來沒接觸過 Synology 、喜歡嘗試新功能、對流量控制和內容過濾有一定要求、不需要追求極速的用家,RT1900ac 絕對是十分值得推薦入手,但是對於已經擁有 Synology NAS 或是追求新技術的用家,可以保持觀望態度,待 SRM 發展得再成熟一點才入手也未嘗不可。

TOP

本帖最後由 kei91145 於 2015-12-5 01:39 編輯

感想

終於完成這篇字數超過 9 千的文章,由攝影、測試、截圖、文字與排版等等的工作都要一腳踢,真的受益良多,當初自己也想不到會進行如此深入的評測,但又不想讀者錯過了 RT1900ac 的好處,所以當文章完成後,自己也感到挺欣慰的。還記得首次接觸 Synology 的時候我還在唸大學,為了完成論文,購入了人生第一部 NAS (DS209+) 來架設網站伺服器 (小弟主修電腦),之後因為在 DSM 上的使用體驗而喜愛上這個品牌,現在有幸測試這個由經歷多次改版的 DSM 演變而成的 SRM,還有 Synology 的第一款路由器產品 RT1900ac,真的十分感謝 Synology 和 HKEPC 給予我的這次評測機會,看到 Synology 的工程師們在軟件和硬件上作出的努力,然而自己也是在這個領域工作,明白到他們需要面對的困難,所以十分佩服他們。此外,小弟要向對這次評測借出外置硬碟給我的朋友說聲謝謝,沒有你的幫助,我就要把家裏唯一的 USB 3.0 硬碟格式化,然而這隻硬碟正在給 XBOX ONE 服役,內裏可是裝著數百 GB 遊戲,要重新安裝這些遊戲可是非常大的工程,所以你的幫助簡直猶如雪中送炭 (笑)。最後,希望大家喜歡這篇評測,如果有甚麼問題,小弟會盡力解答。

TOP

Like! very good article, thanks for share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回覆 9# 吹水王


因為 SRM 暫時未有 web service,所以無 wordpress,DSM 就有

DiskStation_-_2016-01-04_15.25.jpg
2016-1-4 15:28

TOP